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进风采 > 会员文坛 > 文章

假亦真来真亦假


时间:2012-03-0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0 - 小 + 大

最近忙于给一群要参加聋人高考的孩子们复习,各种复习资料准备了一大推,办公桌也相对乱了些。周一一大早比平时提前半小时来到了学校,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办公桌理一理,发现一叠书下面还藏着一本获奖证书,打开一看,想起来了,是班里一名女同学小红的证书,去年学期结束校会时,因她家离学校较远,交通不方便,请假提前回家了,班长在校会上代领了证书后就交给了我,本想开学时把证书交给小红,由于开学工作忙,竟一时忘了。

手中拿起这本大红的证书,轻轻抚平被书压下的一点印痕,打开看了看,证书的内容是:xxx同学,在xx市第二十届小学生“智能杯”小巧手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造型类二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之下是四个单位和四个大红印章之类。看来,这个获奖证书还是有些分量的,这几天不是正在给这群将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填写单招报名表吗?(健全学生都是本人自己填写或家长填写,对于聋生来说,我们是事无巨细全部代劳)其中有一栏是“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小红是个学习认真的孩子,一直担任班干部,一心想考上大学,把她的这次获奖填在报名表里总归有益无害吧。于是打开电脑,找到已基本填好的报名表,准备把小红的这一栏补上去时,却犯难了……因为证书上明确写明是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小红的出生年月是1989年12月,获奖证书的时间是2011年12月,也就是说小红是在她整整22周岁时参加的这次市级的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并获奖,这样的荣誉填上去有用吗?

我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22周岁的学生居然还参加小学生的比赛,这有意思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呢。可是推而广之,把眼光看远点,又觉得自己是多么的迂腐不堪,这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社会上类似的事情不是比比皆是吗?不必说假酒假烟假牛奶,也不必说假文凭假履历假新闻,单是教育方面的论文造假课题造假职称造假以及五花八门的假比赛假会议等等,那是何其多也。诸如此类的形形色色的假可都是罩着五色光环的,主办单位一大串,文件发行一大推,都是人民的公务员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后的工作成果,你能说这些不正规?你能说这些没意义?那一些明知是假的东西为什么还有人趋之若鹜呢?不管过程怎样的假,结果是工作完成了,课题结题了,职称评上了,那所有的假对少部分人来说,不是很有意义吗?这样说来,有些假也是形势所迫,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把假的做得跟真的差不多不就得了。近见报载,不少地方政府对公务员进行官德培训,以解决政府部门的腐败问题,能不能有效,究竟能收到多大效姑且不论,这至少可以说明政府在重视腐败问题,这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么,那些不痛不痒,似乎无碍大雅的各类假事真做、真事假做是不是也该受到一点关注呢?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并指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此,一场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讨论也在各地媒体相继展开,可以乐观的推想,今后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做足文章。但如果没有制度的制约、科学的引领,诚信的保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结果,在人脉关系如此盛行的今天,在许许多多潜规则的掩护下,教育文化等领域内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造假行动会不会也能演变成某种意义上的腐败呢?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凌志根)

上一篇:亲 情 大 于 天

下一篇:我的维权之路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工农南路88号海联大厦718室  |  电话:0513-51015956  |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