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0 - 小 + 大
范崚瑱
“教育均衡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的欢迎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2007年,我以南通市崇川区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了由区教体局长亲自领导的一个政协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完善联合办学模式,促进区域教育资源高位均衡发展》的政协提案,对区内以联合办学的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操作路径。改提案得以切实的落实,区内组成6对联合办学的小学,使原本生源严重流失,招不到学生的小学得以“四轨”办学,办学效益日益增长。 2011年,为了切身体验联合办学过程中,由办学优势学校流动到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其发展会遭遇哪些具体机遇或困境、有怎样的诉求和心态、教育行政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系统,我主动申请从主城区的名校调动到城乡结合部有大量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学校。两年来的体会,我感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中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 1.均衡布点中尤须加强调研,学校发展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超大规模学校的存在带来下列问题:(1)学生入学距离增大,带来无穷的安全隐患。近日,网络热传一张照片——河南一女子开一辆改装的电动三轮车,接送31个孩子放学。据介绍,起因是学校撤并,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学校没有校车,家长们自发组织,轮流用这辆三轮车接送孩子。(2)超大规模学校的存在,给社会民众不正确的暗示,引导民众选择超大规模学校,客观上打压了其他学校的发展。 2.教师流动,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推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更人文、科学的政策。 (1)要考虑教师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工作单位的变动距离不易过大,防止出现远距离调动。更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素质和修养,防止出现某些干部利用流通这一新生事物以权谋私,打压教师。 (2)要考虑为流通教师建立专业成长保障机制,如建立持续的“专业成长袋”、专业成长保障通道(固定的公开课平台等)。 (3)要考虑教师流通与学校文化培植之间的均衡。教师流通的比例、频率不易过高,否则会妨碍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每年不超过10%为宜,以保证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不少于6年(一个大循环)为底线。 (4)对于主动要求流通到边远或薄弱学校的教师,要出台激励政策,从经济补贴(车贴、房贴等)、专业成长平台等方面予以奖励。 2.生源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调研。 “同城待遇”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好政策,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尤须进一步细化。南通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安徽等地的居民为了享受南通的教育资源,家族中派一名成年人带6名未成年人到南通租房暂住,就读在南通学校。此举可部分解释我国偏远地区生源日益减少,出现教师严重过剩,从教20多年的成熟教师面临下岗分流的现象。 |
下一篇:增效才能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