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文章

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研究


时间:2012-08-0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0 - 小 + 大

民进南通市委

2012年5月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科技相融合的一种业态,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南通要在江北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实现 “一中心三城市”的奋斗目标,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促进其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引领我市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变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进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据此,民进南通市委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江苏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为目标,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文化产业升级和载体建设同步实施、科技与文化相融合、金融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的理念,成立了“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策研究”课题组,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的汇报,并赴苏锡常、镇扬泰及本市通州、如东等县市区深入调研,剖析现状,查找差距,探索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路径。

 

一、   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概状

“十一五”以来,南通市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5%,高于同期GDP17%的年复合增长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59%上升到1.97%。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文化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8.24亿元,同比增长36.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7%,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产业结构初步改善,产业基地建设进程加快,文化产业已成为南通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市现已形成以广播、电视、报业和文化艺术为主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传媒相结合的核心文化产业,以城乡居民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广告商务、文化用品制造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截至2011年底,全市文化企业经营单位超过7400家。全市11家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家。一批国内外大型文化产业企业来南通投资,如深圳华强、上海文广集团、凤凰出版集团、日本王子造纸等。当前特色文化产业的重点落实是推进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南通江海民俗文化博览园等10多个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

(二)文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根据统计部门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包括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规定的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产业可分为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四大类)、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三大类)和相关层(指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三个层次。据2010年统计结果,南通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完成增加值22.3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8%,比上年回落6.3%。外围层和相关层完成增加值为45.8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外围层和相关层比重提高,说明南通市文化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将对南通市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2]

(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近年来南通市着重培养规模大、档次高的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飞跃百度文化广场、南通中国家纺创意产业园、海门江苏红木制品城、启东姚计扑克公司、吉品陶瓷等一批文化示范园区与基地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凤凰书城、民博园、华强科技、如皋长寿城、如东世界木屋博览园、如皋科技城等150个投资超亿元的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基地与项目建设,使文化产业集聚所形成的放大效应开始显现,带动了房地产、文化旅游、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以及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南通市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兴文化业态也不断形成。南通电视台参与实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中广有线实施的网络广播电视业务等新媒体业务初步成型。南通日报社电子报、南通网等数字化阅读平台开始运作。南通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手机报、移动上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运营良好;中一广告、濠滨论坛等一批新兴广告媒体公司开始涌现;南通家纺城、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家纺创意设计型企业茁壮成长;建设中的南通方特城市乐园正在应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城市版的主题乐园。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形成为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五)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南通市委、市政府就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制定了《南通市2010—2015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中共南通市委关于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领先全省的意见》以及各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文件,把文化产业纳入政府主导推动发展的轨道。

目前,市、县两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已全部完成合并,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并成立了文化产业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头管理、职能不清、条块分割、协调困难等弊端。全市31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基本到位,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南通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并组建南通广播电视总台;南通艺术剧院筹备注册南通市演艺公司;南通日报社正探索市场化运行和企业化管理的新途径。

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凤凰国际书城、南通报业新闻传媒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高点定位与高端发展。

 

二、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南通市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庞大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与培育阶段。2009年,南通市文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七位,2010年南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97%,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未能走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与南通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在全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相对于《南通市2010—2015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15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的目标,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一)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模糊,思想观念相对保守。

一些部门和人士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存在误区,常常将普惠制的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事业和拉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中高端文化产业发展混为一谈,导致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清,重点不突出,甚至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大文化观念,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与苏南地区相比存在着理念上的差距、思维方式上的差距、推进举措上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缺乏前瞻性;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市场化缺乏系统化思考,发展高端文化产业思路不清、定位不高、创新性不强;在推进文化产业项目方面,守株待兔式的思维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可以说实践少创举,不敢担风险,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观念已严重阻碍着南通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增速不快,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不高。

南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2010年,南通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8.2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1.97%(其中最低的县区仅为1.09%),远低于全省2.87%的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5.75%,甚至低于苏北一些城市,仅列全省第九位。而横向看,常州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保持高增长态势,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4%;[3]苏州市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3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4]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从一个方面严重影响南通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本土文化影响力不强,文化品牌塑造与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战略定位不清。

南通虽然拥有许多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并已先后命名了12个文化品牌。如张謇与近代第一城、濠河与博物馆群、狼山风景区、艺术大师范曾与绘画,以及具有江海特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但总体来说,这些文化品牌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缺乏与时代相一致的整体塑造与包装;同时文化品牌战略定位模糊,营销手段单一,品牌延伸不够,使得这些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较弱,难以拉动本土特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难以形成、壮大,从而导致大多数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始终处于地域文化层面或处于低端产业层面,市场化层度低,远未能上升到高端文化产业层面,难以担当引领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增长极的角色。

而南通的近邻苏州市则充分挖掘“吴文化”资源,通过优化配置,打造了以“中国苏州旅游节”、“中国昆剧、评弹艺术节”为龙头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以“苏绣”、“香山帮营造工艺”为龙头工艺美术市场品牌,以“科文艺生活”、“四季周庄”为龙头的工艺美术市场品牌,以“评弹”、“昆曲”为龙头的戏曲精粹品牌,以“古典园林”、“吴文化节”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借助“电博会”“旅游节”等活动宣传、推介苏州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苏州还培育了一批以名企、名品、名人为代表的民营文化品牌,如“桃花坞”、“博济”等,通过有计划、持续性的宣传推广,使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市场价值不断提高、向市场化转化进程加快。

   (四)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显,竞争力不强。

目前南通市进入企业名录库的文化类企业有近七千家,涵盖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文化设备生产与销售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制作与销售等各大类。但只有诸如广播电视、报业发行等传统文化企事业单位规模较大,绝大多数文化企业产值不高、规模较小,经营理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许多文化企业多处于粗放型经营,所生产的文化产品缺乏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南通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企业投入风险大,融资困难且收益难以预期,很多中小型文化企业仅能勉强维持生存,难以做大做强。而比较苏南的常州市,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25家企业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定,环球恐龙城实现销售4亿元,环球动漫嬉戏谷数字文化体验园去年5月1日建成,当年销售超1.82亿元。常州在主抓创意文化产业、文化主题公园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同时,还重点扶持内生动力强、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文化骨干企业,其全年销售超亿元的文化企业数量已有34家。

虽然近年来,南通市引进或投入建设一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如由台湾福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由上海文广正大南通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南通江海民俗文化博览园、飞越百度文化广场、姚记扑克等项目,但引进投资的项目总体数量有限,且一些在建文化产业项目短期内难以形成产值效应,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拉动作用有限。

   (五)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备,整体规划不到位。

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是:文化点多,文化产业带少,文化资源分散度性大,集聚度低,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明显偏低;文化企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单位众多,但总体上缺乏竞争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同质性强、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缓慢,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核心层与外围层和相关层发展不均衡,特别在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开拓力度欠缺。而苏南许多地方文化产业整体规划起点高、特色鲜明、专业聚集性与带动性强,并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如常州市,规划打造120创意文化产业带、沿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沿自然山水生态文化产业带等“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带,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已列入规划,加强对龙头文化企业和重点骨干文化企业的培育。苏州市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与园区,文化产业集群化优势已开始凸显。

尽管南通市已出台《中共南通市委关于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领先全省的意见》、《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也不够完善。而苏州市2010年即下发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以及《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若干文件。常州市除了落实市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还积极帮助文化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文化专项资金、省政府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10年以来该市即有9家文化企业获得“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共计235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有24个项目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共计2761万元人民币的支持;同时该市还为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动漫原创扶持资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资金、国家“走出去”项目奖励资金等多项政策资金支持。近年来,常州全市文化企业已累计获得各类政策资金2亿元,并在积极推动10多家重点文化企业上市步伐。

(六)文化产业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下。

南通基础教育全国领先,南通不乏能工巧匠,南通人的灵巧聪慧也是有目共睹,这从南通市拥有“教育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建筑之乡”等称号可以证明。文化产业特性决定了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既懂产品研发又擅长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即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既懂经营又懂文化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南通市大多数文化企业这类人才奇缺,许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文化产业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和人才群体尚未形成,文化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周边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的人才吸附效应,许多本土培养的专业文化人才,由于薪资和职业发展等原因,流向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广告行业为例,本土广告创意人才平均流失率在20%以上,远远高于一般行业人员流失率的平均水平。南通市在省内外闻名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更少,远不能适应引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而苏州市则专门针对人才工作,出台《姑苏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姑苏文化产业重点人才管理办法》,吸引、鼓励各类文化创意人才来苏创业;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鼓励地方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并结合地方力量办学,为大学生和创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常州市在依托其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大力引进文化专业人才的同时,着力强化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先后组织多批龙头骨干企业的高层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全国动漫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组织文化专业人才出国培训等,开拓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视野,大幅提高了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

 

三、   构建南通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标准 ,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根据中宣部与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文化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与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概念清楚明确了高端文化制造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因此要在充分理解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我市已进入文化产业目录的文化企业进行分析研究,着力培育文化骨干企业,持续不断地挖掘潜在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文化产业是构建南通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我市“一中心三城市”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用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切实的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要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力量和政策引导机制,实现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文化产业项目要富有前瞻性,并致力于高端起步

随着南通区位优势的体现,以及政府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南通。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过程中,一定要有前瞻性,新落地文化项目必须从高端起步,从而使宝贵的土地资源、政策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从繁荣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的视角,南通应在新城区地块加快建设具有南通城市地标形象的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准的南通市艺术中心。该艺术中心场馆设计应邀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进行设计,将南通特色与世界建筑时尚相融合,并应采取委托经营方式,招标国内外有丰富演出节目资源、良好院线运作经验的名牌文化经营公司来进行管理,如国资委下属的保利集团(其长三角院线布局业已完成,固定签约文化单位涵盖国内所有一线剧团)。使“南通艺术中心”成为南通及周边地区群众,包括上海的观众欣赏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雅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新城区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不但能提升新城区商业中心档次,更能快速启动本地文化消费市场,使南通与世界沿海发达地区城市接轨,同时能为南通引进领军型创新人才提供上乘的文化消费环境,增加南通对他们的吸引力,带来巨大衍生价值。

从快速拉动文化产业增加值,提高其在GDP的百分比考虑,应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文化产业项目。以常州为例,该市玉宇电器公司是一家民营文化企业,其生产的数字发映机特种光源系列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影院放映,目前已成为国内独家、世界排名第三的特种光源生产企业,年产值近4亿元,占领了国内70%市场份额和国际30%的市场份额,产品品牌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并成为拉动常州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因此南通积极引进与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型性企业,主要是应培育高端印刷复制业并拉长其产业链、引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文化设备制造商,如电视、电影整机设备和零配件制造商,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商等资本—产出比高的文化类企业。

为了推动文化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流通交换、集聚整合,优化与拓展产业链,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南通市应打造软硬件环境一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应在主城区优越地块,规划建设“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形成高端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集中化、整体化,特色化”的原则,对集聚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聚区应融合高科技文化产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南通旅游文化产业集散中心、文化产业资产评估与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文化中介组织、金融机构、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平台等主体。采取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市场为导向,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架构进行科学运营。目前我市已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可作为“市级文化产业区”的分园区与空间延伸。

(三)要创新发展重点文化项目,不断提升档次与水平。

南通江海民俗文化博览园、南通飞跃百度文化广场、南通.1985、华强方特乐园、吕四海港海洋风情区等重点文化项目必须按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进行建设与运营。休闲娱乐类项目要加强资源整合与投入力度,大量引入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旅游区、博览园、场馆类项目要以常州淹城、无锡灵山.梵宫、世博会热门场馆如沙特馆、日本馆的展示效果为标杆。努力提高重点文化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文化精品。通过定期举办南通江海美食节、旅游节、国际家纺博览会等形式,结合传统文化项目,对在建重点文化项目进行广泛地宣传推广,突出南通文化品牌整体形象,不但给本地观众带来高品质文化盛宴,更要能够吸引来自上海等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和海外的游客与观众。

(四)融入现代与时尚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南通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如刺绣、红木雕刻、装裱绘画、蓝印花布、风筝等传承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要将其从“小众化”产品转变为“大众化”产品,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才能做大做强。而从市场终端需求出发,反向整合产品概念、创意设计和文化营销环节,是推动南通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应在创意设计环节上下功夫,应邀请国际顶尖的设计师,会同本土蓝印花布专家共同协作,在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文化的基础上增添现代元素和时尚信息,使产品概念更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通过国际时尚设计师的再创作,使其走上国际服饰的“T”型站台,从而在更广阔的市场打响南通传统文化产品品牌。

(五)以文化艺术大师为引领,强力聚集文化资源与要素,使南通文化产业占领文化艺术至高点。

国内外顶尖的艺术大师的声望会对文化资源与要素产生巨大吸附力。因此不但要与国内知名的南通籍艺术家保持沟通,邀请他们经常性地回南通咨询、讲学和辅导,举办、筹建各类以他们命名的展览会、博物馆和培训中心,还要通过他们与国内外的艺术大师进行联系,在南通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黄金地块,规划建设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大师艺术工作室”,作为艺术大师和其弟子文化休闲、艺术创作的理想之地,通过他们的名望使南通文化品牌闻名全国、走向国际。另一方面,国内外大批艺术大师布点南通文化产业集聚区,可以极大地提升集聚区的层次,不仅有一流水准的大楼,还有一流的艺术大师,快速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资源与要素,使南通文化产业占据文化艺术至高点,让艺术大师的名人效应带动南通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兴起。

(六)影视、动漫产业要创意为先,与现代科技结合,依托南通文化资源和优势产业,进行艺术再造,扩大南通文化品牌影响力。

对南通名人张謇和“近代第一城”的城市概念进行艺术再造,邀请国内一流的剧作家根据张謇和“近代第一城”编写符合时代审美观的影视剧本,依托旧城旧街改造(如寺街、南通.1895,通州余西古镇),江海民俗博览园影视基地、濠河以及狼山风景区等外景基地,邀请国内大牌导演和影视剧组团队来南通拍摄制作达到《乔家大院》、《闯关东》等优秀影视作品水准的电视剧,并通过各地卫视在黄金时段播出,扩大南通城市品牌影响力。

南通家纺创意产业和版权保护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我市优势产业,要力足于南通家纺产业,开拓、培育我市的工业创意设计产业。同时要将动漫产业与家纺创意设计互为融合,通过动漫创意类文化产品制作、播出,带动家纺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品牌推广,并能够引导出动漫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而动漫产品创意设计要依赖于文化创意人才群,即必须着重培育新兴的“创意阶层”和创意的核心人群,如既懂艺术,有具有知识、技术的创意的核心人群。还应借鉴最近安徽省成功地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3D形式“天仙配”,场场爆满的经验,在南通培育、发展3D动漫产品,使南通成为3D动漫产品基地。

(七)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互相融合,做大做强南通文化产业。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多渠道、多类型的金融投资机构、风险资金、社会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采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具体包括专利权、版权、发行权、播映权、预期收益、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和版权信托融资等)、产业链贷款融资、联保联贷等创新融资方式更好地应用于文化企业;通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加强文化产业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介组织、质押知识产权处置变现的市场支撑平台,以及构建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保险体系,来完善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对接机制,以及解决版权交易渠道或交易体制与市场对接机制问题。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互相融合,将有力推动南通文化企业实现兼并重组,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南通文化产业。

(八)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人才战略创新为突破,推动南通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以宣传部、文广新局为主要执行部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有效配合,主导我市文化产业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制定、落实各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两级加大财政投入,以创新的机制建立市、县统筹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对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示范基地进行有效投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将文化人才战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首先,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培育本地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作用,积极鼓励我市高校开设文化创意类产业专业,如艺术专业、动漫专业、广告专业、新媒体专业等;鼓励地方高校文化类专业资源整合互补,培养不同层次文化产业类人才;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创设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职业培训技术的研发;鼓励技工、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文化产业职业培训。第二,要加大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依托南通“江海英才计划”和“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积极吸引或柔性引进高素质文化人才和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来通就业、创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创意培训机构,加大本地文化创意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培育。第三,实施文化产业人才“走出去”培养战略,组织我市文化企业高层创意人才和管理人员,以研讨班、短期讲座等形式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考察、研修,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全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旗帜和支撑力量,是提升南通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的目标的重要抓手。把南通文化产业动态发展指标放到全省来看,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我市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跨越发展,不能停留在学习研讨、提高认识的阶段,在瞻前顾后上徘徊,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在“做”字上下功夫,在“追”字上赢实效。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要与苏南城市错位发展,避免照抄照搬,坚持走富有南通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1] 资料数据来源: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统计数据

[2] 资料数据来源:南通市统计局

[3] 资料来源:常州市文广新局

[4] 资料来源:苏州市文广新局

上一篇:警惕手机吸费

下一篇:关于部分老小区绿化整治或升级改造的建议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工农南路88号海联大厦718室  |  电话:0513-51015956  |     网站管理